摄影作品里有文学,文学里有摄影作品

《山形》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风景的诗,以枫林为主景,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、艳丽的山林秋色图。从描写的顺序来讲,首先描写的是高远的风景,后写近处的枫叶。如果你欣赏过风景类的国画,在读到此诗时会迅速的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国画的作品来。

《山行》 唐 杜牧

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
《美学散步》(宗白华 著)之《诗(文学)和画的分界》里引苏东坡论王维《蓝田烟雨图》说:“味摩诘(王维)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宗白华称王维的《蓝田烟雨图》确是“诗中有画”。(书中关于诗的意境在此不多赘述)

《蓝田烟雨图》 唐 王维

蓝溪白石出,玉川红叶稀。

山路元无雨,空翠湿人衣。

在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,因为文字的描写,也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图画来。《老巴塔哥尼亚快车》(美 保罗·索鲁)的第七章《往萨卡帕的七点整班车》开篇第一句“这是一座残酷之城,但清晨六点,泡沫般的雾霭赋予它神秘,还它山尖的单纯之美。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,我们仿佛看到眼前矗立着一座高山,山尖伸向蔚蓝的天空,山脚下被薄雾笼罩,呈现出朦胧的感觉,诸如此类的摄影作品不在少数。

我曾经读到过一片关于摄影的文章,文章里分享了一组极简摄影的作品。这些作品是用慢门拍摄的,拍摄主体所处的正是薄雾的、水波的环境里,在相机的慢门下,薄雾的飘渺和水波的荡漾在相片里呈现出氤氲的色泽,而被摄主题在相片中显得极其简洁。

慢门通过快门速度进行光绘、车轨、柔化水面,隐去移动物体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效果。

如果说慢门拍摄是在《往萨卡帕的七点整班车》里找到的一个拍摄手法,那么,下面这段话则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拍摄的主题了:

破屋的建材包括废弃的木材和树枝、纸板与少许塑料、破布、车门与棕榈叶、取自柱子上的铁质招牌、用来编织六角形孔绳网的野草。贫民区在视线内足足停留了二十分钟,绵延数英里,熏烟缭绕;每栋房屋旁都生了一小堆火,烧着熏黑的马口铁罐。热带地区的孩童起得早,整个贫民区里几乎只见得到小孩子,全身脏兮兮的,拖着长长的鼻涕,从雾霭的黄色帘幕间向火车挥手致意。——摘自《老巴塔哥尼亚快车》 [美] 保罗⋅索鲁

如果你是一名摄影爱好者,当你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,是不是会勾起你前去拍摄的冲动呢?如果你关注过街头摄影或者人文摄影的话,在一些摄影作品里一定见到显示类似内容的作品。如果写《老巴塔哥尼亚快车》的保罗·索鲁不是一位文字旅人,而是一位摄影旅行家的话,我想他会第一时间跳下火车在这个地方呆上几天,带回一组组特别的影像作品来的。

学习摄影,文字包含的内容不仅是摄影的理论知识,还应该包含摄影与文学的联系,摄影并非拍摄一张相片那么简单,如果可能,我们可以如东坡评王维: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,放到摄影里就是“摄影作品里有文学,文学里有摄影作品”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